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
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坐落于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省成都市,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形成了一所覆盖完整电子类学科体系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学校始终坚持工为主、理工渗透的原则,并在理、工、管、文、医等领域协调发展,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60余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的学术高地与创新引擎,致力于高层次人才培养、前沿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学校现设有25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6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链条。校园分布为清水河、沙河和九里堤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1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超149万平方米,其中清水河校区位于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沙河校区位于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4号,九里堤校区位于金牛区九里堤西路8号,各校区地理环境优越,教学设施先进,为学生提供了卓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电子科技大学的教学质量在国内高校中位居前列,体现了“质量为本、创新引领”的教育理念。学校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超过60%,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多位高端人才,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33000余人,包括1200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确保师生比例合理,实现了小班制教学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学校依托7个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的优势学科(如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建立了严谨的教学评估体系与质量保障机制,包括国家精品课程、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丰富资源。在科研方面,学校参与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如“863计划”、“973计划”),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就业单位涵盖华为、腾讯等全球知名企业,以及国防科研院所,彰显了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学校还推进国际化教育,与全球多所顶尖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提升学生全球竞争力。
电子科技大学历史沿革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以及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相关专业合并创建,始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教学机构。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标志着其学术地位的正式确立。1961年,学校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肩负为国家尖端科技培养人才的重任,强化了其在电子信息和军事工程领域的独特定位。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体现了学科拓展与现代化转型。1997年,学校被纳入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名单;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直接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规范;2001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大学行列,加速了科研与教学资源的整合。2017年,凭借其在电子类学科的领先优势,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此后,学校持续扩大规模,增设新兴学科,至今已成为一所影响深远的综合性研究型学府。
中文名:电子科技大学
外文名: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简 称:电子科大
院校代码:10614
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电子科技大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完善且多样化,覆盖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教育,并囊括成人、函授与自考等继续教育形式。在本科层面,学校设有66个本科专业,分布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等理工科领域以及管理学、医学等交叉学科;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配备先进实验室及校企合作项目,确保毕业生具备实战技能。研究生教育方面,学校拥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如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提供系统化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路径。教育教学过程贯穿创新教育与思政育人理念,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111计划”,通过成教学院等机构开展函授、自考专科、本科与硕士课程,满足社会多元化学习需求。校区配置上,清水河校区主承本科教育与科研任务,沙河校区侧重工科实践,九里堤校区服务于继续教育,各校区资源互补,形成一体化教学网络。学校还强化国际交流平台,与美、英等国高校合作培养留学生,推动中外学分互认,确保教育教学国际化水平与中国电子类学科领导地位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