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历届毕业证样本图片
扬州大学坐落于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作为一所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它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学校立足扬州,面向江苏,辐射全国,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校园占地面积广阔,达2800亩,为师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与科研环境。学校以综合性、多学科协调发展为显著特点,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构建了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具备培养从学士到硕士、博士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的完整体系。
扬州大学教学质量扬州大学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办学的生命线,教育教学成果显著。作为全国首批(1981年)获得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这奠定了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教育水准。学校通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革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为高水平教学提供了坚实保障。严谨的学风和一流的教学管理支撑着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过程,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发展潜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历届毕业证书作为学生学业成就的官方认证,其设计与信息展示也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严谨规范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扬州大学历史沿革扬州大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近代高等教育的萌芽时期。其最早的办学前身是1902年由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江苏通州师范学校,标志着近代师范教育在江北的发端。而后,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大背景下,在扬州汇聚并成长起一批重要的专业学院:
苏北师范专科学校(1952年):在江苏通州师范学校基础上建立的重要师范教育基地。
扬州工学院(1952年):苏南工业专科学校迁至扬州后发展而成,传承原国立东南大学工科渊源。

苏北农学院(1952年):由私立通州师范学校农科发展而来,汇聚江南大学农艺系等力量,历史悠久。
扬州医学院(1958年):由苏北卫生学校升格而成。
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1950年)
江苏商业专科学校(1959年)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实力,经国家教委批准,由上述扬州本地的六所高校在1992年5月正式合并组建成为全新的扬州大学。这一历史性的合并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先河,标志着扬州大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综合性大学发展阶段。学校成立后的发展日新月异,于1995年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步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并成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以及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
中文名:扬州大学
外文名:Yangzhou University (YZU)
简 称:扬大
院校代码:11117
扬州大学教育教学:扬州大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层次分明、结构完善,覆盖本科、硕士、博士等全日制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等多种类型。学校现有涵盖文、理、工、农、医、经、管、法、教、艺、史、哲等12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百余个。设有包括师范、工学、农学、医学、生物科学与技术、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信息工程(人工智能)、化学化工、体育、数学科学、物理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外国语、法学、文学院、美术与设计、社会发展、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园林、动物科学与技术、兽医学、音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护理、公共卫生、商学院等在内的多个直属学院(具体数量会根据学校最新调整动态变化,历史资料曾明确有19个学院的表述),形成了鲜明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在教学方面,学校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强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众多优质教学资源平台。研究生教育方面,拥有大量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强调学术创新和实践能力并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学校持续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并注重毕业文凭等学业凭证的规范设计与严谨发放,其样本(包括历届如1995年等)采用如植物等文化元素设计,印有国徽并清晰标识校名、学生信息、学位专业等核心内容,体现了高等教育证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