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理工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湘潭理工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湖南省第一所完成独立学院转设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性质为民办非营利性质,隶属于湖南省教育厅。学校位于中国湖南省湘潭市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潭州大道东侧、湘江西侧,具体地址为雨湖区船行山路3号。湘潭理工学院以工科为主导,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和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开设本科专业39个,面向全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300亩,现有建筑面积31.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及电子图书合计276.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0余人,学校秉承“注重内涵、突出特色、强化应用、争创一流”的办学方针,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湘潭理工学院被定位为湘江科学城内唯一的本科高校,是人社部吉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培养单位,强调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教育模式。
湘潭理工学院教学质量湘潭理工学院教学质量突出,体现在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和教育创新等方面。学校师资结构优良,拥有教职工1145人,其中专任教师77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574人,包括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和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3人。教师团队积极从事前沿研究,例如2025年数智管理学院教师岳佳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能源顶级期刊《Applied Energy》(影响因子11,SCI一区TOP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探讨数字技术对代际能源贫困的缓解作用,研究成果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显著提升学校学术声誉。学校坚持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办学方向,建立董事会制度强化产学研结合,并通过试行CFAP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等全球高校经验,聚焦“新工科”和“新商科”,确保课程设计与产业需求同步。教学设施先进,包括智能制造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的实验室,为创新实践提供坚实基础,教学质量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湘潭理工学院历史沿革湘潭理工学院的历史沿革始于2001年,最初成立为湖南工商大学北津学院,位于长沙市西汉诸侯古城北津城内,依托湖南工商大学的资源开展本科教育。2020年6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北津学院实现独立转设,更名为湘潭理工学院,成为湖南省首所成功转型为民办普通本科学校的高校,标志着从独立学院向自主办学的转变。转设后,学校迁址至湖南省湘潭市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步扩大校园规模和专业布局,并于2023年至2025年间持续优化学科设置,新增了如数据科学、供应链管理等前沿专业。学校的成立与发展体现了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强调应用型本科定位,通过深化与地方经济对接,实现从单一管理型向综合应用型大学的过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人才。
中文名:湘潭理工学院
外文名:Xiangt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 称:湘潭理工
院校代码:12651
湘潭理工学院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采用创新模式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实施CFAP(Creative, Future-oriented, Application-focused, Project-based)培养框架,强调项目制教学改革,从2025年起大力推进“项目制”课程设计,聚焦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车辆工程等38个本科专业,确保教学内容紧密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前沿。教育教学策略注重产教融合,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通过设立实践基地和联合研发项目,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方向,开展与香港科技大学等国际院校的交流合作,强化语言及跨文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还包括全员全过程育人机制,例如“霓裳苗韵”团队开展红色文化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专业设置覆盖跨境电子商务、机器人工程等四年制学科,教学计划强调基础理论与技能训练并重,通过实验实训和学科竞赛激发创新,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