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批准于1983年建立的公办多学科综合性高等院校,隶属于湖北省教育厅。学院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路108号,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虽未详述,但其基础设施齐全,包括礼堂、学术报告厅、学生活动中心等。作为一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学院主要提供本科和专科学历教育,并涵盖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函授教育和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学院设有工商管理系、财金管理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政治法律系、外语系、人文科学系、培训部、函授部及外语培训中心等教学机构,开设证券与期货、保险实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含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方向)、法律事务等30多个本专科专业方向。至2009年合并前,学院拥有全日制在校生5000余人和业余函授在校生6000余人,配备校园宽带网、模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等设施,教学计算机及设备超千台套,图书馆藏书20余万册并支持计算机检索服务。2009年1月,学院正式并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结束独立办学历史,但其颁发的毕业证书在过渡期内仍使用原校名称。
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学质量以“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人才创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环境美校”为办学理念,强调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学院教师队伍包括专职及外聘教师共188名,其中正副教授、研究员87人,讲师60人,另特聘外籍教师、专家学者等“双师型”人才。教学设施先进,拥有多个模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配备千余台教学计算机、实验设备,图书馆设有检索系统保障资源使用。学院重视学生素质拓展,融入科学和人文精神,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服务与实践项目(如企事业技能培训)强化操作型人才培养。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教学质量较高,以培养“胆识、见识、学识”的经营管理人才为宗旨;但后期面临学生规模缩减、教学质量下滑等问题,如专业吸引力减弱和教学资源分散。尽管如此,学院持续优化课程设置,毕业证采用教育部统一印制样本,含多处防伪标识,确保学历真实可靠,编号规则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如50756开头代码,成人高等教育为“5”)。
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历史沿革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历史沿革始于1983年,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批准成立,是湖北省首批开展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校之一。初期定位为经济管理类干部培训中心,1984年首任院长黄学履职,主导学院建设至1990年。1990年代中期,学院转型多学科综合性院校,扩充本专科教育体系;1998年底,叶远胜接任党委书记和院长,推动成人教育和函授项目规模化发展。1999年至2008年,学院经历高速发展期,增设硕士层次教育(学位证样本显示编号如507563980087),提供本科、专科和成人教育,专业方向达30多个。2000年代初,报到证和学位证编号规范(如2002年专科报到证20025075630112),在校生总规模一度超万人。2009年1月,因全省高校结构调整,学院正式并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结束独立办学。合并后,原学院毕业证书在部分年份仍维持原有名称发放,历史档案移交新实体,学校代码50756保留于前期证书中。
中文名: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外文名:Hubei Province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简 称:湖北经干院
院校代码:50756
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育教学: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育教学体系涵盖本专科教育、成人教育、函授教育及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培养层次包括专科(培养代码06)、本科(05)和硕士(02学位编号)。专业设置以财经类为主,兼顾工科和人文,如工商管理、财金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分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多媒体技术、系统维护方向)、法律事务(律师事务方向)、电子商务、应用电子技术等30余个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强调应用性和融合性,秉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专业、学会学习”的“四会”教育理念,旨在培养技能型和操作型人才。教育教学活动包括理论学习、模拟实验和校外实践,其中青年志愿者项目和社会服务(如企事业实习)被纳入必修环节,以增强学生“三识”(胆识、见识、学识)和“三性”(悟性、理性、韧性)。教育资源上,学院依托多功能教学机构(如函授部、计算机工程系),共享实验室、语音教室和图书馆设施;教育证书管理严格,毕业证和学位证编号按国家标准设置(前5位50756为代码,次位“5”代表成人高等教育,后续年份如2013年学士学位C5075642013Z00565)。合并后教育体系逐步融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原学院优势专业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