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为创建于2001年的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21年5月正式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立足贵州省贵阳市,主校区分布于花溪区和贵安新区大学城,校园总面积600余亩,环境优美,教学与生活设施完善。学院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开设有涵盖文学、史学、哲学、法学、管理学、工学及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30余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规模近1.6万人。其办学特色鲜明,以传承民族文化为重要导向,强调产教融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现已成为贵州省内规模较大、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本科院校。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教学质量学院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拥有专任教师近900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41.7%,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83%。师资队伍中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黔灵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30余人,并拥有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2个。教育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推动课程体系革新,如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增设“人工智能+”交叉课程,推进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的本地化应用与研究。学校高度关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建立了“方舟工作室”等学术与美育平台,整合名师资源,旨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艺术素养。通过强化校地、校企合作,与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慧科教育科技集团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设立“订单班”,确保人才培养紧贴社会实际需求,学生就业渠道得到有效拓宽。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历史沿革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2001年成立的公办高校独立学院——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系由贵州民族大学与贵州鹏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学院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本科教育经验。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推进,经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2021年5月,原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完成转设程序,正式脱离母体高校成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并定名为“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实现了办学定位和治理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院校代码为13651。
中文名: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外文名:Guiyang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 称:贵阳人科
院校代码:13651
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教育教学工作围绕“学生高质量就业”持续推进改革。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地域与文化优势,重点培育民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等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考编成功率超20%。在教学模式上勇于创新,实施跨学科培养机制,鼓励不同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依托产教融合基地和工作室平台(如“方舟工作室”及其下设的邱石冥研究会),组织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参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结合理论教学提升综合能力。学校严格质量管理,学生完成规定学分、符合毕业条件者可获颁发经教育部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证书抬头为“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设计简洁庄重),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授予学士学位证书。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如赴吉首大学等高校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特色专业建设,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质量协同提升。作为民办本科院校,学费范围为1.5万-1.8万元/年,为中等分数段考生提供重要就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