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轫地,被誉为“中国师范教育的最高学府”。学校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以教育学科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其前身为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北师大不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成就卓著,亦在国家教育政策咨询、基础教育改革引领中发挥着核心智库作用。学校拥有北京海淀校区(本部)和广东珠海校区两个校区,其中珠海校区是北师大“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打造教育创新示范区和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质量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水平享誉国内外,以学术卓越和严谨治学风范著称。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包括两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内的大批高水平学者。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地理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个学科长期名列前茅(多轮评估中获评A+或A类),拥有6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创新型、研究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强基计划”、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珠峰计划)、励耘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等,大力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卓越教师。本科生深造率(国内读研、出国深造)及毕业生就业质量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社会认可度极高。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沿革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1902年清政府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启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1908年独立设校,更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更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升格为北京师范大学校,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与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抗战时期,学校西迁,参与组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后独立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6年复校北平。1950年,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校名。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研究室、辅仁大学等部分系科并入,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实力,并正式定名为北京师范大学。195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学校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序列。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正式获批并招生,实现“一体两翼”的办学新格局。
中文名: 北京师范大学
外文名: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简 称: 北师大、BNU
院校代码: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培养“四有”好老师和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目标。在本科教育方面,实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推行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和小班化教学。设有涵盖文理基础学科、教育学科及新兴交叉领域的多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费师范生教育历史悠久,为中国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了大批卓越教师。研究生教育坚持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重,拥有完善的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和高水平科研平台支撑。教师教育是其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依托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引领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学校构建了多元化、立体化的通识课程体系,强调跨学科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国际视野。注重实践育人,拥有丰富的实习实践基地(包括重点中学、科研机构、文化单位等),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和海外交流学习(与世界众多顶尖大学建有合作关系)。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高,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智慧教室等基础设施先进完备。学校师生比优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个性化指导和学术发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