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图片
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具有独立颁发国家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学校英文名称为Zhe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秉承“手脑并用、善言敏行”的校训,践行“为产业育才、助学生立业”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周边3公里范围内配备新郑机场、机场高速、京港线、郑民高速、郑州南站以及地铁17号线(郑许市域铁路)和2号线,交通网络便捷高效,便于学生实习就业与产学研合作。校园规划总占地面积856亩,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目前东、西两个校园已建成投入使用,面积近15万平方米,覆盖全校的高性能校园网和先进教学设施营造现代化学习环境。截至2023年7月,学院专兼职教师队伍达到2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50余人,确保教学团队的专业实力与教学经验。学校还配备计算机实验室、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实验室等教学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3500万元,为师生提供技术实践的坚实平台。作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郑州智科融合产业需求与教育创新,突出技能培养与社会服务。
学校教学质量体系以师资建设、设施投入和教育成效为核心支撑点。拥有200余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包括50余名高级职称专家如任金州、崔勇和李若怯,他们兼具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升了教学的前沿性和实用性。教学设施价值约3500万元,涵盖高性能校园网、计算机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真实产业环境下的技能训练,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无缝衔接。学校定期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讲座和内部培训,通过宣传部等组织开展人物摄影与视频剪辑等技能课程,增强教学互动与创新。教学评估机制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结合校训“善言敏行”,鼓励学生参与行业竞赛与证书考试,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增长。学校借助周边产业资源,与本地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从而落实“为产业育才、助学生立业”的宗旨。通过持续优化课程设置与师资结构,教学质量始终位居区域高等职业院校前列。
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历史沿革学校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前身“河南通和国际学校(筹)”,最初由河南省教育厅及国内教育专家指导筹建,旨在探索国际教育模式。后来在专家组如任金州等人的协同努力下,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于2020年将办学方向全面转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这一转型过程中,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设立为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并于2023年获得教育部备案,确认其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的资格。院校代码14797(原始标识码4141014797)标志着学校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系中的正式地位。发展期间,学校从筹办阶段逐步过渡到实体办学,先后建成东、西两个校园,总规划面积856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其中15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体现了从国际教育向职业教育本土化的深化进程。学校名称从“河南通和国际学校(筹)”变更并确立为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体现了对智能科技领域的专注与转型成果。沿革历程中,学校始终依托政府支持与专家引导,坚持“手脑并用”的教育理念,逐步发展为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现代职教机构。
中文名: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
外文名:Zhe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简 称:郑州智科
院校代码:14797
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学: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为核心,全面推行“手脑并用”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紧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领域,建设专业实验室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实验室,确保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前沿技术技能。教学方式整合项目驱动与课堂讲授,例如教师团队利用计算机实验室开展编程、数据分析等实操课程,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提升教学能力,如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讲座。教育目标聚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匠型人才,课程设计融入创新意识训练,例如宣传部组织人物摄影与视频剪辑内部培训,强化学生多媒体技能与创新应用。学校还与周边产业园区深化合作,利用地铁17号线和2号线的便捷交通,安排学生赴新郑机场、高速物流等基地实习,落实“助学生立业”的办学宗旨。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学校实施技能证书考核与竞赛机制,如信息类专业竞赛中获奖喜报频出,确保毕业生达到高素质技术型标准。学校推行小班教学与个性化指导,依托200余名教师的协同努力,教育成果显著,持续推动学生向产业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